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农药生产国及出口国,对于中国农化产业来说即是机遇也是挑战,近年来行业整合加速,不断地向集约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淘汰落后产能,行业整合势在必行。那么在后疫情时代中国农药企业如何把握机遇、创新发展、实现逆势突围呢?本期粮油多多大咖访谈邀请到粮油多多农化产业链创始合伙人姚雪强先生,在粮油多多会客厅就如何结合产业互联网给农业产业创新赋能、节能环保等话题进行一个探讨和深入交流。
主持人:姚总也已经从事我们农化行业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了,很想问您就是是怎样的一份坚强和让您如此坚定地加入我们农化产业里边的。
姚总:我特别喜欢的两个词语就是感性和理性,从感性的角度来说,是我的引路人我的师傅把我带进这个行业里,他手把手教我理解这个行业,开始学习这个行业的各种知识,同时在这二十多年的从业期,我身边也有很多业务的合作伙伴、商业的合伙人,他们都让我对这个行业充满感情,这份感情也是鼓励我走下去的原因。从理性的角度来说,农化行业具有刚需的特性。这个行业关系到人类的衣食住行,我们要吃东西,我们要穿衣服甚至我们的汽车用的燃料等等,都跟我们农化行业息息相关。而且它对于满足全球人类日益增长的需求,维护生物的多样性、保证食品的安全方面有很大意义价值。所以说以上这些都是鼓励我一直走下去的原因,同时也坚定了我们对未来事业的信心。
主持人:我知道您也一直在从事这个跨境出口,从您的角度来看,在当前情况国内和国外的行业情况分别是什么样子,两者之间又有什么样的一个区别?
姚总:如果说全球的话,范围有些广,有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和欧洲市场都各具特点,我还是以全球前三大农药经济体来对比说明下吧。目前全球最大的农化市场在巴西,每年约120亿美金的市场份额。第二大市场是美国,每年约81亿美元市场份额,第三大市场就是中国,每年约为75亿美元市场份额,所以说这三个国家,作为头部市场,想对比来说好比较一些。从美国和巴西的情况来说,这些国家是以粮食作物为主,而且实现了现代化的机械化种植和转型,粮食作物最终的目的是要提高产量、降低种植成本。现代农业环节农药的使用、化肥的使用、种子的筛选都是重要影响因素,包括机械化程度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相对来说,目前中国在机械化种植程度方面跟国外还有一些差距,这和种子及目前土地的集约化程度有一定的关系。以某时期巴西大豆为例,巴西的转基因大豆出口到中国完税后的价格约1.9元每斤,但同期国产大豆的价格约为2.7元/斤,同时大豆出油率也存在较大差异,这意味着什么?国外的产品在它的经济价值上、成本上是具有竞争力的。
当然产业方向上,这两年国家也在推进土地流转。土地流转目的是推动企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的种植方式,其中包括无人机农药喷洒,无人机的病虫害监控、土壤营养成分的有效监控等等,从而降低种植成本。第二点就是说整个粮食产品的价格波动是非常大。如果说没有以企业市场行为为主导的种植方式,会产生一些一哄而上的无序的种植状态。在某些时间阶段会直接导致作物产能波动,导致供需关系不平衡,粮食作物的供应不平衡,最后从而影响农产品价格无序波动,既影响了种植主的利益,也有可能会产生需求端的安全问题。所以说我国家在粮食作物的种植方式、方法上,需要不断地向世界学习和改善,同时也是我们整个行业发展的机遇。
主持人:那对于我们农业的逻辑和内陆双循环的相互促进产业的协同在这方面您怎么看?
姚总:前面我们也知道中国是一个全球最大的农药出口国,同时中国也是世界最大的粮食进口国,我们每年对大豆、玉米、棉花的进口需求量非常大,所以说在一个产业链的协同上面,我们要拉近终端的种植主和我们终端消费群体的距离,就是双循环的意义。在具体商业行为上可以想象成,农资产品出口和粮食产品的进口的双循环。当然这里产品也包含多元化的产品,可以囊括粮油多多现有产业链的初级农产品和加工后的农产品都可以作为双循环的内容。从商业逻辑而言,第一是我们要通过消费端去影响终端的终端的种植主,让他们了解每年的需求是多少,产品的要求是什么,比如说我的残留、质量标准,我们把终端用户的需求跟终端种植户去拉近,一方面保障种植户这个利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也是体现我们终端消费群体的消费结构的一个提升。它在某种程度上一个产业链信息和产业链结构的一个拉近。
主持人:也是相互促进的这样的一个作用
姚总:是的。我觉得我在做拉丁美洲农化市场的时候,我们还接待了巴西大豆种植协会到中国各个保税区进行参观,他们有把大豆油库设在中国保税区的想法。贸易逻辑上,它们希望交易的终端和消费终端更贴近。如果说我们以一种双循环模式,虽然说物理距离没有改变,但是从信息交互上,从交易逻辑的紧密程度上,我们拉近这两个贸易群体。
主持人:在这样的一个过程当中,把彼此的需求更拉的近一点,更透明化一些,我们的挑战和机遇一定是并存的。您是如何来看待我们这个农化产业挑战和机遇的呢?
姚总:挑战和机遇总是并存的。但是产业互联网改变世界经济格局的时候,在农化行业内,我觉得现在是发展兴盛时期,农化行业具有较高的门槛和专业性,当然这是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同时也是为了保障粮食食品安全。也就是说我们在很多市场面临一些较高的投入和较多的时间成本,在我创业之初,一直想实现双循环的业务。但是其实特别对于粮食产业来说,它的进出口配额、它的资金需求量、它的期现结合模式对我们传统民企更是一大挑战。所以说我觉得在目前的产业模式上,双循环业务的商业模式,对我们农化行业来说应该是机遇大于挑战,但是挑战在哪里呢?我觉的是改变,改变是打破原有的商业逻辑,改变行业的市场行为,这是对我们最大的挑战,在这里面我们全体农化行业的对这种模式都是具有很大兴趣。因为疫情前后的国际贸易习惯的改变,到整个贸易格局上会出现明显的变化,农化行业商业逻辑都会发生明显的顿悟,所以借助这次机会,我也希望我们农化行业更多的伙伴能加入到粮油多多平台上来,以一个双循环产业模式去迎接这个挑战。
主持人:我们知道在粮油多多的各个产业链之间,它实际上也是刚刚像您提到一个双循环的促进的作用,那您认为这个对于我们农化产业有怎么样的促进作用呢?
姚总:到了公司这几个月内,我和各个链主交流是非常多,同时也有一些火花的碰撞和头脑风暴,比如说从油脂油料团队、饲料团队了解粮食市场的架构,同时我也在了解油脂油料团队和饲料团队的一些业务操作模式。产业链业务内循环方面已经积极开展起来了,比如我们和湖南海利在粮食仓储产品上的战略合作,这个产品的买方都是我们油脂油料、饲料团队的客户和服务商,在原有的业务基础上再嫁接新产品成为供应商的的业务模式。同时我们也明确了一些业务重点,我们在明年要开展云农业的种植,相当于订单农业,我们会引入地域特色的农村合作社、引入种子产业,引入优秀的农化企业作为植保产品的提供商和植保服务商,最终所有种出来的农产品,以期现结合运营模式保障收益,完成收购。举个具体的例子来说就是在河南和山东,我们会种植一万吨花生,我们之所以选择河南和山东是因为市场对高油酸花生的需求,当然我们也是根据国家倡导的“乡村振兴”理念去和当地农业农村合作社去合作。我们提供种子、农药、化肥一站式的服务,同时我们还会引入数字化的智慧农业技术手段,从土壤改良、种植用药的机械化普及,响应国家减肥降药的号召,提供更优秀的植保方案,通过这一系列手段保障农产品的品质、提高产量、降低种植成本是粮油多多追求的目标,通过期现结合等不一样的业务手段保障企业和种植主的收益。这样他最终解决种什么,卖给谁的产业问题。这是符合当下国家倡导的乡村振兴计划,这也是粮油多多内部合作的很好的案例。当然我们还在落实国外第一手的作物资源,比如说像乌克兰、俄罗斯和贝宁的非转基因大豆,再比如说现在我们油脂油料团队操作非常成熟的花生业务,农化产业链希望通过业务本身,深入到种植端,实现供应链的延伸。
还有我们的饲料团队的合作方面,像俄罗斯的甜菜粕、菲律宾的椰子粕,我们完全有能力提供一手的货源和一手的品质控制。这些都将是粮油多多的内循环的内容,我们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我们有非常非常多的想法,我觉得开始了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
主持人:刚才听起来,您所讲的那些实际上也是在促进各方之间的这样多重的链接,把我们的资源做了一个整体的归拢。
姚总:是的。
主持人:等于是帮他们也拓宽了商业思路,结合行业情况做一个合作的接入。
姚总:是的。
主持人:那您刚才也提到了降本增效四个字,那我相信在听的各位朋友们,在听到这四个字一定是眼光发亮了,那我们可以具体来讲一讲我们粮油多多是如何在用一些新模式和新技术来帮助我们产业的企业做到降本增效的?
姚总:在新模式上,之前说的比较多,我们的内循环和双循环模式,这个我重点讲一下新技术,首先说平台交流,我觉得应该是促进比较透明化和扁平化的一个产销的一个模式,这样对企业来说它在产销环节上应该是能起到很大的降本增效的作用,第二个方面,我觉得产业大数据的收集,产业大数据的收集指更多的是收集消费端和业务端,当这个消费端,应该是提高供应和应用一些数据,可以有效的促进我们的生产调节。我想这两年的新技术应该是对整个行业是有积极和很大的一个影响,从实际已经应用的智慧工厂技术方面来说,比如说涂多多的云工厂案例,你可以看到,智能电表、排号通,甚至无人过磅系统时,在节约人工、节约能耗、提高产能方面都有成功的案例。帮助企业在工业的生产数据、成本数据、库存数据、销售数据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数据采集,足够的数据沉淀,有助于企业去分析整个产供销体系,从而实现企业的降本增效,是我们产业互联网的价值体现。
主持人:我们国联股份的多多系也已经开展了百家云工厂三年行动计划,那也想听听姚总您对于我们的农化产业链的云工厂和剩下的布局是怎么样的?
姚总:说到这里的话我希望带大家去参观一下我们三楼的国联云的数字体验馆,在那里我们会有更多直观的感受和感想。
主持人:那就请姚总带我们走进国联云数字体验馆吧,走吧!
姚总:这就是我们国联云的一个数字体验馆,现在我带大家参观一下,首先这是我们国联云的一些现有功能产品的介绍。我们国联云已经实现了远程的办公系统,远程的视频会议,远程的OA办公系统,这些技术手段将会提升业务操作效率,沟通效率,提高业务管理的深度。往里走,这里是整个国联云的视频会议系统,可以支持多达500人的在线视频会议,包括展示的远程OA办公系统和存证系统,不论你是在哪个地方,你都能在电脑上或者手机端实现业务的审批和存证。关键是所有的这些,包括我们的直播系统,都是给我们的合作伙伴免费使用,同时还提供行业、企业特点的定制化个性化改造。下面我带大家来到的是国联云的资讯平台联合了中星电子与涂多多国联云一起携手打造了一个智慧的5G工厂。
首先来看看排号通系统,所有的车辆在自己在app输入车辆号码和个人信息的时候,就能自动识别车辆,并且所有的货车在进入厂区5公里的范围内,它在APP或者小程序上进行预约,就能准确的知道什么时候可以进厂,什么时候装货、什么时候可以卸货,减少了厂区门口大量的派对等待时间,同时从入场到过磅到出厂全程司机无需下车,无需仓库和门卫领取进厂登记和放行单,大大节约了人工成本和操作效率。前面就是我们云工厂的沙盘展示区,我给大家展示一下更多的实际案例。
现在我带大家看到的就是我们数字云工厂的一个场景模式,它从它的矿区到仓库,到生产整个实现了整个数字化的改造,从仓储的CA数字交割库,到云工厂数字场景的展示,真正落地实施了贸易模式的改变和数字化技术的解决方案都能为我们的农化企业带来一些降本增效的改变,在这里我们也会对针对我们合作伙伴和企业做一些定制化的一些技术支持和改造。
主持人:姚总刚才听您介绍了这么多,那我们现在产业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了,那您觉得在产业互联网的推动下,咱们农化产业的企业会发生一个怎样的改变呢?
姚总:我觉得在产业互联网的推动下应该改变的是整个农化行业的一些格局和习惯。工业互联网平台首要实现的是,提升产品的标准化、指数化和金融化,从而对商品的定价形成一些积极的影响。其次提供了交付环节中仓储、物流、金融全场景服务。在交付环节我们国联有国联智运,提升了交付环节的智能化,为企业降本增效奠定基础。同时产业互联网还可以改善整个行业的一个服务业态,作为任何一个行业来说除了制造业以外服务业是很大一块产品,在工业互联网的改变下,把整个服务业的生态,都会发生巨大的改变推动整个行业往往良性去发展,这个我相信这一点在未来的3到5年会对我们整个农化行业产生一个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主持人:那最后一个问题,对于我们农化产业的企业来讲,我们有什么样的祝福送出?
姚总:首先,我希望更多农化行业的朋友,能走进国联股份,走进粮油多多,走进我们的国联云的数字体验馆,更多的感受我们工业互联网时代的一些发展和变化。我希望通过产业模式的推广,通过思想的碰撞和业务的交流,农化行业能得到更快更优质的发展,从而体现更深远的社会价值。
主持人:是的,那也欢迎各位来做客我们国联股份,做客粮油多多,本期大咖访谈就到这里了,欢迎各位的收看,也感谢姚总参加我们此次的访谈。
姚总:谢谢, 下次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朋友圈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本文标题:【大咖访谈】农化产业如何实现逆势突围?
本文地址:https://www.lydodo.com/article-4693.html
手机号验证